· 2023年8月7日 0

招生减章是什么梗

“招生减章”是什么梗?

近年来,每到高校招生季,各个学校都会推出不同形式的宣传视频来吸引考生。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创新宣传方式,打破传统的正面宣传范式。

在这些新形式的宣传视频中,一种被称为“招生减章”的视频尤为引人瞩目。

“招生减章”指的是高校学生自发制作的以调侃、吐槽母校的方式来进行宣传的视频。这一梗源于2020年云南农业大学一名男生自制的学校 vlog 视频。视频中,这位同学站在田埂上,面带微笑地介绍云南农业大学“不用天天挖地”,但背景中正好传来了拖拉机的轰鸣声,与他的口头宣传明显不符。这种明明在“减”,却依然在宣传母校的矛盾搞笑风格获得了网友的青睐,许多人纷纷调侃这是在做“招生减章”。

从这个源头开始,“招生减章”逐渐成为网络热词,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高校的自嘲式宣传中。比如,有的学生会故意渲染学校的缺点,如没有空调、食堂伙食差等;有的则以调侃的语气吹嘘母校不存在的特色专业;也有直接上演脱稿式的“表演”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这类视频通常采用特写的角度、夸张的表情、怪异的动作等元素来制造喜剧效果。

尽管视频中的内容多是虚构和调侃,但“招生减章”得以流行,还是揭示了人们对高校宣传的一些反思。其一,传统的宣传片式式一致,多从正面渲染学校的光鲜亮丽一面,而忽视了展示真实校园生活的机会;其二,创新的“招生减章”打破了素描式宣传的枯燥,以幽默的手法吸引了年轻人,也让高校形象更丰满;其三,明明在“减”却还宣传母校,体现出学子们对母校的热爱与自嘲;最后,“招生减章”其实也反映出考生对高校选择的理性思考,不再简单迷信包装的外表。

当然,“招生减章”只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和创意手法,高校仍需在表现自身特色的同时,提供足够的真实信息给考生。但这种由下至上的宣传方式,确实给人们提供了重新审视高校品牌塑造的契机,也为传统的宣传注入了一股诙谐幽默的活力。

随着“招生减章”这一梗的流行,各地高校的学子也纷纷效仿,推出颇具创意的“减章”作品。比如,有学生假扮成社会人士,在校门口发传单吆喝“大甩卖”各类专业;有的则上演脱稿考场发言,痛心疾首地控诉考试难度;也有直接模仿电视购物的形式兜售学校“库存专业”……这些充满幽默感和地方特色的视频都获得了网友的共鸣。

招生减章是什么梗

“招生减章”的兴起无疑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它展示出大学生丰富的创意和想象力,也表明他们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这种由下至上的宣传方式也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传统模式的不满和对个性表达的向往。

总的来说,“招生减章”作为一种校园创意产物,反映出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热情参与和对校园文化的积极建构。它不仅带来欢笑,也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可以看作是大学生群体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又一种探索尝试。